油脂检测 | 龙昌集团2022年第一季度油脂检测分析报告
油脂是一种混甘三酯混合物,其组成主要包括甘油三酯和类脂。甘油三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由甘油的三个羟基与三个脂肪酸分子酯化而成,占动植物油脂类的95%以上。油脂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植物油脂如豆油、米糠油、玉米油和棕榈油等;动物油脂如禽油(鸡油和鸭油)、猪油和鱼油等。
油脂在加热、加碱等条件下可以水解为脂肪酸,脂肪酸的组成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且不同的油脂水解后的脂肪酸种类和含量也不相同,如猪油的硬脂酸含量较高,豆油和玉米油的亚油酸含量比较高,禽油的油酸含量比较高等。
2022年1月至3月,tyc122cc脂肪酸营养代谢研究中心共接收113份油样,主要涉及的地区有山东省(59%)、河南省(20%)和河北省(10%)等;所检油脂样品主要以禽油、猪油和豆油为主,分别占比61%、16%和12%。
图1 油脂来源分布情况
2022年第一季度,tyc122cc研究中心所收集的禽油、猪油、豆油、玉米油和鹅油样品,其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检测数据,分析如下:
禽油(鸡油和鸭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约为:0.7%的肉豆蔻酸、23%棕榈酸、3%的棕榈油酸、6%硬脂酸、42%油酸、18%亚油酸和1% α-亚麻酸(见表1)。在69份样品分析中发现,禽油的肉豆蔻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的变异系数比较高,相对脂肪酸含量差别比较大,可能是因为这些禽油中掺入了低价猪油,造成了油脂中部分脂肪酸含量偏差较大。
表1 69份禽油样品中脂肪酸的数据分析
猪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约为:1%的肉豆蔻酸、24%棕榈酸、2%的棕榈油酸、12%硬脂酸、39%油酸、14%亚油酸、0.5%花生一烯酸和0.8%α-亚麻酸(见表2)。在18份样品分析中发现,猪油的硬脂酸、花生一烯酸和α-亚麻酸的变异系数比较高,相对脂肪酸含量差别比较大,而这部分猪油常温下为固态,在40℃下呈现流体状,较为浓稠。与禽油脂肪酸组成相比,猪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较为稳定。
表2 18份猪油样品中脂肪酸的数据分析
豆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约为:12%棕榈酸、4%硬脂酸、21%油酸、54%亚油酸、5%α-亚麻酸(见表3)。在13份样品分析中发现,豆油的棕榈酸和α-亚麻酸的变异系数比较高,相对脂肪酸含量差别比较大。
表3 13份豆油样品中脂肪酸的数据
豆油的U/S值(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合理范围约为5.0~5.5,13份豆油样品的U/S值为2.88~5.72,其中有两份豆油的U/S值较低,分别为2.88和3.43(见表4),这两份油脂的肉豆蔻酸和棕榈酸含量较高,α-亚麻酸含量较低,因此有可能掺入了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的低价动物油脂。
表4 U/S值异常豆油样品的脂肪酸数据分析
玉米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约为:12%棕榈酸、2%硬脂酸、25%油酸、58%亚油酸、1%α-亚麻酸;鹅油的主要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约为:23%棕榈酸、7%硬脂酸、55%油酸和8%亚油酸(见表5)
表5 玉米油和鹅油样品中脂肪酸的数据分析
我公司脂肪酸营养代谢研究中心还收到了一份鹅脂,我们自炼了鹅油,并对其脂肪酸组成、酸价、过氧化值、不皂化物等指标进行了检测(见表6)。
图2 炼制后的鹅油
图3 凝固后的鹅油
表6 自制鹅油的感官和技术指标
对豆油来说,其U/S值一般约为5.0~5.5,当出现油脂饱和脂肪酸含量偏高时,可以分析其脂肪酸组成中某些“特定”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可以进一步明确豆油里面掺杂了什么油脂。
对禽油来说,其U/S值为2.0~2.4。在对69份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时发现,部分禽油较为浓稠、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偏高、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偏低、U/S值偏低时,极大可能掺杂了低价猪油;部分禽油出现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偏低、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含量偏高、U/S值偏高时,可能掺入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脂,如低价豆油或回收劣质油。
此外,油脂的代谢能/消化能与其U/S值、杂质、水分、不皂化物和游离脂肪酸呈负相关,因此在使用饲用油脂作为原料时,我们要时刻关注油脂品质及相关指标,确保饲料质量与稳定,也为“精准营养”提供数据支撑。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