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531-66699798(国内业务)
0531-66699786(国际业务)
0531-66699789
Q Q: 626634345
公司邮箱:longchang5188@163.com
公司地址:济南市槐荫区齐州路绿地中央广场B座1705室
|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 tyc122cc协办第七届国际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圆满落幕!人间最美三月天,春花烂漫展新颜,伴着春风拂面的气息,迎来了第七届国际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研讨会。 2023年3月14-15日,会议在南京成功举办。tyc122cc作为协办单位应邀参加本次会议,tyc122cc质量中心主任娄倩倩及胆汁酸事业部总经理王升鹏博士带来精彩主题报告和论坛交流。 在为期两天的会期内,吸引了近百位来自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参会代表亲临现场研讨学习,并受到了饲料行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及学术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低碳、负碳”原料、添加剂开发、豆粕减量与多元化日粮、无人工厂等未来智慧农业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将汇聚一堂,经世论道。此次会议将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方向,打造行业智慧风暴平台,实现助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薛敏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向现场的百余位嘉宾介绍大会举办的背景及到场汇报嘉宾。 14日会议,中国海洋大学麦康森院士在《水产饲料原料供给与应对策略》报告中指出水产养殖将对满足全球食物蛋白质需求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饲料原料的可持续供应至关重要。为保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力开发非传统蛋白原,如单细胞蛋白和昆虫蛋白,尤其利用“无中生有”的颠覆性技术生产的新蛋白源,并大力研发功能性与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及研发新的加工技术。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黄勇平研究员在《利用昆虫蛋白机遇与挑战》报告中分享利用黑水虻生物转化有机废弃物,即可实现堆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也可通过将虫体作为动物饲料,虫粪作为有机肥料等方式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经济可持续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解绶启研究院报告《水产动物多元化日粮配制》中讲到未来水产养殖仍有巨大的发展,利用低质饲料原料,能够节约谷物资源,并分享了棉籽蛋白在罗非鱼、草鱼、大口黑鲈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董利锋副研究员《畜牧业碳排放及减排调控措施研究》中分享了各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概况、畜牧业碳排放检测方法及碳减排技术措施。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薛敏研究员《加工营养学-颗粒加工物理特性影响鱼类摄食、消化与生长》中讲到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后饲料颗粒硬度显著提升,通过加工工艺调整,降低颗粒硬度,缩短透心时间,促进食糜排空,提高食欲。 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彭志东先生《饲料企业碳中和之路》总结到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渔牧业将发生深刻、快速、颠覆性的变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以工业化生产的饲料为中心,研究上下游的减排策略,以降低排放为目标,大胆进行技术创新。荷兰瓦赫宁根大学Dr.Lillian Chary在《水产养殖中的循环经济》报告中介绍了循环经济的背景,及指导生物质使用向循环生物经济发展的原则,分别为保护和再生,避免非必需品和浪费必需品,有限考虑生物质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再利用和再循环等。 15日会议嘉宾们进行多角度深度解读 “饲料生产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杨杰博士《原料物化特性与原料加工质量控制》报告中简要介绍颗粒加工质量影响因素分别为饲料配方、原料质量、生产工艺、现场管理、质量控制、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详细介绍了淀粉原料、蛋白原脂肪原料等的物化特性,并总结道在配方设计、原料选择时要考虑原料本身的理化特性及加工性能,摸清饲料原料理化特性、工艺参数与加工性能之间的关联关系,选择适宜的加工工艺和设备,实现多元化日粮的精细化加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谷旭博士《饲料原料及产品中非法添加物筛查技术及应用》介绍了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结构,及饲料中潜在违法添加物如化学类风险因子(违法违规添加的兽药、抗菌抑菌药、解热镇痛药、农用杀虫剂、消毒剂)及生物类风险因子(真菌毒素、生物碱、致病微生物、抗性基因等),并分享高分辨质谱方法筛查违禁药物及建立在线检索数据库。 太阳成集团tyc122cc质量中心娄倩倩主任《饲用油脂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报告中汇总了原料检测问题及饲用油脂的分类和作用。在饲用油脂的品质检测中以脂肪酸组成分析、酸价与过氧化值、丙二醛、水份/加热减重、皂化值/不皂化物、游离脂肪酸、矿物油等为检测重点并分享检测案例及2022年上半年油脂检测数据分析,最后详细介绍tyc122cc检测服务项目介绍及优势。 观点交锋、智慧分享!嘉宾在论坛讨论环节各抒己见,亮点满满,精彩纷呈! tyc122cc胆汁酸事业部总经理兼科研副总监王升鹏博士在论坛交流胆汁酸在水产动物健康上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胆汁酸在低等动物代谢进化上的研究。 此次大会学术氛围浓厚,行业专家演讲议题丰富,多学科交叉碰撞,并汇聚低碳领域具有引领性、变革性、前瞻性的企业,开展经验交融,分享新政策、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共享专家学者最深入的研究和最前沿的发现,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饲料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